火爆畜牧招商网
养殖技术 >>禽病防治 >>浅析鸭脾脏坏死症状以及

浅析鸭脾脏坏死症状以及

编辑:辛颜勇 发布时间:2014-08-23 阅读数:372 专题:禽病防治

  近期,在肉鸭养殖密集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流行一种集中在4—19日龄之间发病,死亡率在2%—80%不等的疾病——鸭脾脏坏死,该病以鸭脾脏坏死、肿大为主要特征,在养鸭比较密集的地区频发,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养鸭的成功率和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临床上采用大剂量治 疗,但几乎没有效果,让许多养殖户蒙受损失。为方便广大养殖户朋友更好的了解此种疾病及科学规范的做好相应的防治,现对此疾病进行一下解析。

浅析鸭脾脏坏死症状以及

浅析鸭脾脏坏死症状以及

  病因分析:

  对于鸭脾脏坏死的病因,众说纷纭,目前结合各地发病情况主要总结以下几种病因:

  1、鸭脾脏坏死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群的一种病毒,主要危害机体免疫系统、内皮细胞以及组织等。

  2、临床常与霉菌毒素伴随发生。

  3、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

  4、花肝病(属疱疹病毒科)、变异性鸭肝炎(南方地区称其为“新型肝炎”)等。

  专家临床症状分析:

  专家发现病鸭易扎堆,精神萎顿,全身乏力,蹲伏,缩颈,嘴拱地,两翅下垂,摇头,呼吸急促,走路时两腿甚至整个身体哆嗦,严重者瘫痪,发病鸭虽然 采食、饮水有所下 降,但是依然吃、喝,但表现消瘦,大部分病鸭下痢,并且有腥臭气味,大部分粪便呈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眼和鼻有分泌物,有的鸭肛门周围有尿酸盐粘附。

  鸭脾脏坏死剖检变化:

  1、初期见脾脏上有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出血点,继而出现中间凹陷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后脾脏进一步发展成为褐色的橡皮样或软泥样,后期脾坏死,脾脏呈紫黑色、灰绿色或大理石病变。

  2、腺胃黏膜出血,肌胃角质膜、十二指肠球部有黄褐色的溃疡,继而肌胃角质膜有不规则的出血斑;

  3、胆囊肿大,胆汁渗出,颜色变淡,心肌出血,肝脏呈大理石样病变,个别病例腺胃呈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出现枣核样溃疡,胰腺出血,肾脏肿大出血。

  4、有时还可见到霉菌所引起的一些病变如气囊浑浊,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肺组织硬变,弹性消失,纤维化坏死,几乎覆盖整个肺脏等。

  综合防治:

  预防:结合发病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方案。

  保持鸭舍内饲料、垫料等干燥、洁净,饲料、垫料中拌入“霉博脱”(脱霉剂),杜绝霉变情况的出现。

  定期鸭舍、周边环境及养殖器具等,降低病原微生物密度及切断传染源。

  提高肉鸭自身,降低肉鸭易感性。雏鸭开口阶段投服“毒感康A”(纯中药广谱抗病毒液态制剂,能迅速机体的各种免疫机制,瞬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加强饲养管理,,应用“碘附”对环境卫生进行。补充营养,在饲料中添加“润生康”。

  2、抗病毒,,解除免疫抑制,修复免疫系统。“博抗素”集中饮水,“倍优康”集中拌料,连用5天。

  3、防止继发感染。“倍耐欣”集中饮用,连用3—5天。

  4、控制霉菌毒素。注意垫草的干洁,在饲料中添加“霉博脱”。如饲料有霉变情况,可用制霉菌素,按每只雏鸭2万U/次,1天2次拌料给药,连用3—5天。

  专家总结:

  脾脏是肉鸭的重要免疫器官,一旦出现坏死症状,表明脾脏功能衰退或失去,此时整个机体的免疫水平低下,这时其他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给本病的带来更 大的难度。结合各地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经验,霉菌毒素是导致本病不能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时要考虑此原因对本病的影响。同时,本病的主要致病源为病毒,而且主要以免疫抑制性病毒为主,因此本病时要配合使用清热、增免固本的。

关键字:鸭脾脏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