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各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的临诊症状复杂多变,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
由于养殖规模、养殖历史、饲养水平和用药习惯的不同,不同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不同;各地都有其独特的药敏谱,并不是所有的药治疗效果就好。

推荐用药:白头翁散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湿热泄泻,下痢脓血。
1、用于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等引起的零星死亡,大群拉稀,排黄绿色粪便,双目、流泪,冠暗红,心包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产蛋下降或徘徊不前,输卵管炎;幼雏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糊肛等症。
2、对肠毒综合症、坏死性肠炎等引起的顽固性腹泻,粪便稀薄如水,粪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尖叫、转圈、疯跑、瘫痪等症有特殊疗效。
3、防治猪肠炎、黄、白色稀便,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脱水消瘦,死亡率高等症。
预防
针对宿主—增强免疫力,防未病。
1、育种抗病。 根据种类、体质、性别、日龄的不同,建立并落实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
2、保证营养。在饲养过程中注意营养是否充足,保护皮肤、粘膜屏障的完整性。
3、维持菌群平衡。
4、疫苗接种。 根据条件不同,可考虑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禽大肠杆菌病贯穿整个养禽生产环节,不论品种、日龄、性别和生产方式 ;通过上呼吸道感染,病型多样,致病机理与免疫应答复杂 ;耐药普遍,与过度或滥用药物密切相关;通过揭示禽大肠杆菌病与禽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分子致病机制,有望研制出防控其感染的广谱药物和疫苗。